古代商铺类型?
古代店铺多种多样,例如:客栈、典当行、茶肆、古玩店、香烛铺、酒楼、画舫、杂货铺
1、客栈;为古代酒店的称号,人们在出外远行时便会找地方投宿,而提供这些地方供人暂住的就称为客栈。是为了满足人们外出郊游或远行的需要而出现的。设备较简陋的旅馆,有的兼供客商堆货并代办转运。
2、典当行;亦称当铺,是专门发放质押贷款的非正规边缘性金融机构,是以货币借贷为主和商品销售为辅的市场中介组织。
3、茶肆;宋邵伯温《闻见前录》卷七:“ 鲁公,隐於民间,一日坐封丘巷茶肆中。”《古今小说·赵伯升茶肆遇仁宗》:“行到状元桥,有座茶肆……二人入茶肆坐下。” 清,王士禛 《香祖笔记》卷六:“ 锴有后人,居摄山前,开茶肆。”
4、酒楼;供饮宴用的店铺,又称酒肆、酒舍、酒店。宋代酒店与食店分建,食店又称饭庄、食肆,清代大店基本没有区分,小店则酒、食不兼卖。
5、画舫;装饰华丽的游船。舫是船的意思,画舫就是装饰华丽的小船,有时用来宴饮。有时候画舫也指仿照船的造型建在园林水面上的建筑物,做法与真正的画舫较为相似,但是下部船体采用石料,所以像船而不能动,一般固定在比较开阔的岸边。
古代有哪些房契?
以下是一些古代房契的例子:
1. 秦汉时期的“地券”:秦汉时期,土地和房屋的交易主要通过地券进行。地券是一种刻有交易双方姓名、土地位置、面积、价格等信息的石板或木板。地券通常分为两份,一份留给卖方,另一份交给买方,以证明土地的所有权和交易。
2. 唐代的“红契”:唐代房契制度相对完善,出现了一种名为“红契”的契约文书。红契是书写在红纸上的契约,通常包括房屋位置、面积、价格、交易双方姓名、见证人等信息。红契一式两份,交易双方各执一份。
3. 宋代的“买地券”和“典地契”:宋代的房契制度更加完善,出现了“买地券”和“典地契”两种不同类型的契约。买地券是房屋买卖契约,典地契则是房屋典当契约。这两种契约都需要经过官府登记和公证,以证明房屋的所有权和交易。
4. 明清时期的“房契”:明清时期的房契制度已经相对成熟。房契是一种正式的契约文书,包括房屋位置、面积、价格、交易双方姓名、见证人等信息。房契一式两份,交易双方各执一份,并在官府登记。
需要注意的是,中国古代的房契制度在不同朝代和地区有所差异。以上列举的仅是一些典型的例子,旨在帮助您了解古代房契制度的大致情况。
房契:旧时指房产生意成交后的契据·从清朝康熙到宣统年间的房地产契约,到民国时期的房地产契约、房产典契登记、土地存根,房契走过了漫长的历史。现在已经用房屋产权证代替。
宽窄巷子故事?
1659年,清巡抚高明瞻率军攻占成都,至此,清王朝四川巡抚机关才得以从保宁迁往成都办公。也是在这一年,张献忠部将孙可望降清,标志着四川全境已为清军所控制。八旗兵入川之始是在镇压张献忠的起义军,但战事结束后,又退出了四川。作为西部重镇,成都驻防八旗兵,始于平定吴三桂叛乱,这是1682年间的事情。到了1721年的康熙六十年,清政府又从湖北抽调了一批八旗兵驻防成都。
清政府虽然号称“不分满汉,一体眷遇”,但具体措施上执行的是民族分离政策。为了防止八旗兵与当地居民接触,全国的不少城市都修建有城中城――即只供八旗兵及其家属们居住的满城。
成都的满城始建于1718年,这座城中城以将军衙门为中心,南起君平街和小南街,北抵八宝街和小北街,东至东城根街,西及同仁路,面积约十里。满城城墙高1丈3尺,周长4里5分,有5座城门,其中最壮丽的是大东门,城楼上悬挂着“少城旧治”和“既丽且崇”两道匾额。城内的建筑布局、衙门设置、营房方位都严格按照八旗军的传统方式来安排,当中共有官街8条,兵街42条。正黄、镶黄旗的官兵住在北方的位置;正红、镶红旗的官兵居于西方;正白、镶白旗的官兵居于东方;而正蓝、镶蓝旗的官兵则居于南方。如果从空中俯看满城,它的主要街道的布局极像一条巨大的蜈蚣:将军衙门是蜈蚣头,长顺街是蜈蚣的身子,东西向密集的街道和胡同则如同蜈蚣身上众多的脚。
其中,新近开街的宽巷子窄巷子就是长顺街这条蜈蚣东向的两只脚。宽窄巷子原来的明清建筑因为老旧失修,
位于其中的宽巷子西口为镶红旗的地盘,窄巷子西口则为正红旗驻地。
当时的名字并不叫宽窄巷子,而是被分别称为“兴仁胡同”和“太平胡同”。
直到民国初年,这种明显具有北方风格的名称才被“宽窄巷子”所取代,并一直沿用至今。
好了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清代典当铺的问题就介绍了,希望介绍关于清代典当铺的解答对大家有用。以上内容仅供参考,不代表四川当铺认同其观点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
成都当铺典当回收客服热线:182-8002-9002(微信同号)专业从事四川珠宝奢侈品的回收、鉴定、赎当、抵押和典当寄卖。我们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,以高价、安全和快捷著称,深受社会各界客户的好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