典的古义?
“典”,《说文》:“典,五帝之书也,从册在丌上,尊阁之也。庄都说:‘典大册也。’”“典”是具有重大意义的“大册”,记载制度法则的重要书籍就被称为“典籍”,或曰“经典”。《尚书》中的《尧典》《舜典》,指典是尧舜时代的历史文献典籍,并不特指法律。
作为法律含义的“典”字,在古汉语中,其本身就具有“法”的意思,但并不比法、刑、律等表示法律的词汇的地位更高。《尚书·多士》:“惟殷先人,有册有典。”《尚书·虞夏书·五子之歌》:“有典有则,贻厥子孙。”《尚书·吕刑》:“伯夷降典,折民惟刑。”《周礼·天官·太宰》:“太宰之职,掌建邦之六典,以佐王治邦国。”《周礼·秋官·大司寇》:“掌建邦之三典,以佐王刑邦国,诘四方。”《诗经·周颂·我将》:“仪式刑文王之典,日靖四方。” 对于西周的“典”,史家一般认为是属于“政典”。而“法典”一词,始见于《孔子家语·五刑解》:“而民犹或未化,尚必明其法典,以申固之。”
中国古代称法律为“刑典”或“典刑”,如《诗经·大雅·荡》:“虽无老成人,尚有典刑。”郑玄笺曰:“犹有常事故法,可案用也。” 《尚书·舜典》有“象以典刑”的记载,是说古代圣人象天道而作刑罚的意思。《唐律疏议·名例律》疏议曰:“魏文侯师于李悝,集诸国刑典,造《法经》六篇。”这里的“刑典”更倾向于是刑法典的意思。
典的古字形象双手捧着竹简的样子,本义是指有典范价值的重要文献书记,典籍的内容是要人们信奉遵守,因此引申为常道、准则,进而引申出制度、法律义,又引申为礼节、仪式和典礼。
由典籍本义还引申出典故、故事、典雅、古朴等义,由准则义引申出动词主持、掌管义,也引申出抵押、典当义。
好了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天道典当行的问题就介绍了,希望介绍关于天道典当行的解答对大家有用。以上内容仅供参考,不代表四川当铺认同其观点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
成都当铺典当回收客服热线:182-8002-9002(微信同号)专业从事四川珠宝奢侈品的回收、鉴定、赎当、抵押和典当寄卖。我们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,以高价、安全和快捷著称,深受社会各界客户的好评。